阅读: 15 发表于 2024-08-10 20:37
央广网宁波4月2日消息(记者杜金明 通讯员陈云松 石鹏捷 潘海英)“96岁的老父亲农历正月十三去世了,我们拨打了12345政务热线,防保医生大概半个小时就来了,20多分钟就拿到了死亡证明。”家住宁海县跃龙街道杏树社区的王泽明说,老父亲身后事办理的很顺利,万分悲痛之下,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让他心存感激。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死亡事项办理繁杂现象,从4月1日起,宁海县在全国率先实现死后全事项办理从“至少5个部门跑5次”到“零跑腿”。
从“至少5个部门跑5次”到“零跑腿”
在浙江省宁海县,亲人去世后,以往家属在办理相关事项过程中,须要去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卫生院、派出所、民政部门、殡仪馆等5个部门先后办理死亡证明、死亡医学证明、注销户口、登记火化、火化等多个手续,至少要跑5次,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没带齐材料,那就远远不止跑五次了。
如今,家属只需在12小时内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报告,防保医生接到通知后24小时内主动上门开展调查并当场出具死亡医学证明,并告知家属30日内必须注销户口。死者家属即可凭死亡证明进行遗体火化,只需一个电话即可完成全部办理。
清理前置审批实现法治化
依法取消医疗卫生机构在签发《死亡证明》前要求提供村(居)委会出具死亡证明,《死亡证明》须由民警签名、派出所盖章才能生效,在尸体火化前必须将死者户口注销,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等各单位对家属请求出具死者死亡、户口注销、火化的事实证明作次数限制等四项规定。取消的这四项规定,破解了原先办理过程繁琐和不合理之要害,让群众不仅不用跑,而且由村(居)委会出具死亡证明、火化前需注销户口所引发的“活人被死亡”、“死人被激活”等违法违规和奇葩现象都将得到有效杜绝。
“一张网”实现信息化
通过政务钉钉“一张网”,全面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组建“身后事办理群”,凡是涉及多个部门,需要通过数据流转的,包括死讯简况、死亡证明、户口注销事先告知书、火化信息、月度统计等,一律通过“一张网”进行内部流转。如医疗卫生机构出具死亡医学证明后,即通过政务钉钉推送信息,民政、公安、人社、残联、殡仪馆和乡镇(街道)等收到信息后及时停发养老金、补助金及注销户籍。各部门信息无缝连接,不仅避免群众重复跑,还可破解家属领取死者养老金等“死人领活钱”现象的发生。
“流程再造”实现标准化
通过全流程再造,全面实现标准化操作。由“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一号联动各部门,防保医生接到通知24小时内上门,死亡医学证明一律由防保医生签发生效、户口注销告知书统一由公安部门委托防保医生送达、公安部门满30日注销死者户口等任一环节都实行标准化流程;凡是需在网上流转的死亡证明和报表一律都进行了标准化样板制作,连死讯简况、户口注销告知书、送达回证等都进行了标准化制作。为让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熟悉流程,还制作标准化工作流程图,并制作《零跑指南》下发全县群众,真正实现了死后全事项办理“零跑腿”标准化宁海样板。
工作方式转变了。原先是坐在办公室等在群众上门来办,现在是防保医生主动上门到群众家里了解情况;相关部门在网上按照法定程序解决相关事宜,工作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工作效率更加提高。
宁海县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工作部部长葛仁元说,改革最关键的是能够把需要跨部门、跨层级办理的一件事,进行“化学融合”,使得相关部门能够步调一致地推进解决。
“一开始我们还担心相关工作人员会有不满情绪,会发牢骚,但事实证明他们有很高的成就感。”葛仁元说,“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要优化流程,推进民生“关键小事”的解决,把一件事做“活”,让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多跑腿、多动手,让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