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善始善终 撤出隔离点 清理242包垃圾丨通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队圆满完成禧龙集中隔离点…

阅读: 17 发表于 2024-08-24 03:02

 

3月11日,是通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队8名志愿者进驻禧龙隔离点工作满月的日子,截至这一天,她们圆满地完成了隔离点工作任务并及时清理出242包垃圾。

2月11日,由主任国虹带队,陈雪、杨玉婷、林家吉、张悦、罗海玲、韩旭夫、李海波7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向指挥部递交了请战书。“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我们深知此次疫情的艰巨性、重要性,我们志愿加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队伍,为夺取抗击疫情的胜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字字铿锵,力透纸背。在区政府的安排下,他们进驻禧龙集中医学隔离点,负责隔离人员的医学观察和日常生活照料。在整整30个日夜里,他们共服务隔离人员151名,其中密接人员74名,高风险人员56名,国外返哈人员21名。目前,已解除隔离148人,确诊3人,完成咽拭子采集312次。

国虹

隔离点里的“精神支柱”

2月12日,通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国虹带领7名志愿服务者进驻禧龙宾馆,24小时为留观人员服务。为了给隔离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国虹买来拖布、扫把、生活垃圾袋和消毒用品等大批清洁用品,带领医务人员连夜对全楼进行消杀和卫生清理。有一个隔离人员发烧不愿就诊,她一边亲切安慰,一边让医务人员准备隔离服和口罩给发烧人员送去,使发烧人员免去顾虑而主动就医;留观人员双阴结果出来后,为了让隔离人员能够尽快回家,她积极协调,亲自打报告,自驾取回解除通知,第一时间送到了隔离人员手中。国虹已经50岁,因为日夜坚守在隔离点,身体已严重透支,嗓子也早已沙哑,但每当其他工作人员心疼地和她说:“国主任,您从早上五点多起床就一直忙到深夜,快歇一歇吧。”国虹总是说:“现在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我要和我的团队在一起,做他们坚强的后盾,这里不能没有我!”

陈雪

隔离点里“透析患者的贴心老妹”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妈妈在打怪兽,等打败怪病毒怪兽妈妈就会回去了。”这是陈雪和4岁儿子视频中的对话,为了抗击疫情,陈雪把孩子留在了姥姥家。因为集中隔离点工作的特殊性,需要24小时常驻隔离点。作为一名年轻妈妈,她已经整整一个月没有见到儿子了,有时想孩子,就会利用午饭的片刻闲暇时间和孩子视频,问问儿子的近况。2月12日,隔离点接收的密接人员中有六位透析患者,陈雪有他们每一个人的微信,她会在微信里备注他们的房间号、名字和他们分别透析的日期,并在微信里耐心地和每一位透析患者沟通。每到透析患者透析的日子,陈雪担心患者因为起得早而吃不上早餐,她都会在头天晚上在他们门口放双份晚饭,在透析当天早上早起再把透析人员送上救护车,一来二去她和这些透析患者成了朋友,透析患者都亲切的称呼她“老妹”,当看到解除隔离的透析患者发来的感谢信时,她觉得之前的苦累都是值得的。

杨玉婷

隔离点里“核酸采样和静点高手”

杨玉婷是通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2月12日进驻隔离点后,她前往市传染病院学习咽拭子采集方法,并主动承担起为隔离人员采集咽拭子这项高风险任务,每次采集咽拭子她都会耐心指导隔离人员“嘴巴张大点,可能会有干呕,别紧张。”她凭借专业的咽拭子采集技术,成功确诊了一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隔离点接收的第二批高风险人员都是从各个发热门诊来的,他们中有一位患者进入隔离点时还有三针消炎药没有打完,他要求这三针要在隔离点内完成。可是这谈何容易,在身穿厚重的隔离服,戴着早已起雾的护目镜的前提下,身为护士的杨玉婷,又承担起静点的任务,她稳下心来,利用护目镜仅剩清晰的一角成功地一针就完成了静点,之后的两天为了避免护目镜因长时间佩戴而起雾,她都会提前早起就去给患者静点保证减少扎针次数。

林家吉

隔离点里的“家政好手”

和“垃圾小公主”

林家吉是一名计免科护士,作为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在家很少让她做家务,进入隔离点后,她承担起回收医疗垃圾的“重任”,之所以称为“重任”,是因为每一袋垃圾都有几斤重,她每天需要把每一层的医疗垃圾步行从7楼拎到1楼的医疗垃圾暂存处,等待第二天的回收,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52袋垃圾。每当清理完隔离人员产生的医疗垃圾,身上都是一股剩菜剩饭的味道,大家都开玩笑说她是“医疗垃圾小公主”。因为长时间穿着隔离服戴手套,她的身上和手上起了红疹子,可是她没有休息过一天。要问谁是隔离点里的“家政小能手”,大家都说是林家吉。在第一批隔离人员解除隔离后,隔离点要随时准备迎接第二批隔离人员,由于宾馆没有专门的店嫂人员,为了让隔离人员有舒适的环境,6名志愿者便成为临时店嫂,负责清理房间卫生、替换床单被罩、清理马桶等工作。林家吉这个父母的“掌上明珠”成为了今天的“家政小能手”,替换床单被罩不在话下,她手里总是拿着抹布和扫帚,擦擦这里、扫扫那里,大到地面上的垃圾,小到拖鞋的鞋底污渍,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她常说:“等回去我爸妈一定大吃一惊,家务都练出来了。”

张悦

隔离点里的“消杀女王”

1995年出生的张悦是志愿者服务队最小的成员,进入隔离点后全楼消杀的任务落到她肩上,每天早晚两次走廊消杀和随时的房间终末消杀,张悦都要背着近30斤装满消毒液的设备,步行楼梯上下逐层进行走廊、楼道、电梯消杀,因为消毒设备很沉,肩膀都会勒出红印。每当对房间进行终末消杀时,她都会忍着刺鼻的含氯制剂的味道,调配消毒液,由于每天近距离接触消毒液,鼻腔长时间刺激导致出血。可是这些她从来没有对家里人说过,每当妈妈给她打电话时,爱笑的她总是报喜不报忧,笑嘻嘻地说这儿的饭菜好吃,总是和妈妈说每天工作中发生的好玩事儿。

罗海玲

隔离点的“老年之友”

罗海玲是一名中西医临床大夫,在进驻隔离点后负责隔离人员医学观察,成为了每一位隔离人员的隔离点医生。2月26日凌晨12时半,一位60岁的隔离人员在隔离点观察群发送信息说自己不舒服,胸闷、气短,罗海玲看到信息后马上拨通了阿姨的电话,在具体询问了阿姨症状后,她第一时间向国虹主任汇报了此事,国主任向上级汇报后马上联系车辆准备将老人送往医院就诊,可是老人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前往医院,罗海玲不放心老人,二话没说穿上隔离服上楼来到老人房间劝说老人上医院就诊,最后老人被她的真诚打动,同意前往医院就诊。罗海玲又陪着老人前往医院,二人回到隔离点时已经早晨4点多,可是她没有说一句累,白天照常和队友们一起投入到工作中。每当有年老的隔离人员需要帮助时,大家都会想到海玲这个“老年之友”。

韩旭夫

“唯一的男劳力”

韩旭夫是2月22日进入隔离点工作的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队里的唯一男同志,他自然而然充当起“劳力”这一角色。大包大包的医疗垃圾他作为主力搬下楼,一袋袋隔离人员替换下来的被服他扛上肩头,“你们是女孩,晚上出去接收隔离人员不安全,我是男的,还是我去吧。”每当深夜临时有接收人员任务或者有隔离人员转院任务时,他总是冲锋在前。这个1990年的小伙子,已经是3个月宝宝的爸爸了,他时常说他想女儿,可是任务一来,他又马上披上“战衣”勇往直前。

李海波

后勤“波姐”

李海波作为一楼大厅工作人员进驻禧龙隔离点,每天负责报表、上报文件和疾控沟通等后勤工作,志愿小分队在楼上“冲锋陷阵”,“波姐”就在一楼负责协调和后勤工作,她依靠手中的对讲机和小分队成员保持联系,志愿小分队有任何需要也都喜欢呼叫“波姐”,每天早上8时她都会准时来到隔离点,由于家离隔离点远,海波每天6时多就要出门,常常21时、22时才到家,虽然他不直接接触隔离人员,但每天也忙得不可开交。楼上的志愿小分队成员心疼她,常常劝她:“波姐,现在隔离点人员少了你也早点回家吧。”她总说:“我把明天你们要用的东西准备好就走。”

这就是他们在隔离点这一月以来每天的固定工作模式,3月10日,指挥部通知禧龙集中隔离点圆满完成任务,可以撤点。但志愿小分队有始有终,他们又连夜将宾馆全楼的被服和卫生清理了一遍,共处理医疗垃圾242包。因为疫情需要他们闻令而动,毅然出征,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全力投入抗疫斗争一线,夜以继日,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谨以此文致敬每一位白衣战士,致敬每一位最美的逆行者。

往期精彩回顾

识别二维码关注最正宗的香坊大小事

热点推荐

最新发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