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象山县推进婚丧礼俗整治纪实:半岛清风正荡漾

阅读: 19 发表于 2024-09-06 18:24

 

  浙江在线6月15日讯 儿子的婚礼办完了,林雪颖感觉从未有过的轻松。这位象山大徐镇虎啸铺村的女文书,像打赢了一场战争,久久地沉浸在喜悦中。

  整个象山,今年开始向婚丧礼俗的陈规陋习全面宣战!4月1日象山县婚丧礼俗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县共操办婚丧事宜871起,仅有4起违规。正党风,转民风,象山半岛,清风荡漾。

  陋习劣俗:非一日之寒

  对于儿子的婚事,林雪颖和丈夫早有计划。按照象山的“规矩”,她家要连办三天酒席。她和丈夫扳着指头算过,光正餐,少说也要65桌。办婚宴,当然要选好日子。每到“好日子”,象山办酒席的人就特别多,菜价飞涨。三天的婚宴没有20万元下不来,林雪颖觉得这实在太浪费。但是,她就这么一个儿子,无论如何要撑“面子”。

  象山人“面子”重,远近闻名。象山县文明办副主任王天平分析,渔乡象山,爱交友、重情义、豪爽大方的民风,让婚丧喜庆事宜的操办,不同于别地。但凡事过犹不及。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家里烧柴灶,出门充大佬”的攀比风日盛。这习俗就从人情味异化成“人情债”。

  在象山,一次普通婚宴,前一天预热一场,“正日子”午晚两场,次日“请大辈”一场,每场席开五六十桌,一桌动辄三五千元。白事排场更大,停灵治丧半个月、二十天很常见,家祭路祭不能缺,和尚、尼姑、念伴轮番登场,客人来了一拨又一拨,每天要开流水席,还要大办一场“吊子酒”。

  办的人难,送的人也难。“人情”从来是牛市,只涨不跌。包一个红白包,象山人就要2000元起档。据调查,象山每家一年的“人情”开销少则两三万元,多则十多万元。对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万元的象山人来说,“人情债”成了沉重的负担。

  “象山象山,人情如山”“你办我办大家办,工资全交人情债”“一场人情一月薪,一桌酒宴三分弃”……象山当地的论坛上流传着很多这样的“新民谚”。

  林雪颖所在的大徐镇也是如此。镇党委书记虞先兵告诉记者,镇干部工资也就三五千,碰到五月、十月“红包炸弹”轰炸,工资全得搭进去!前几年,一位好不容易招来的人才,因为不能忍受沉重的“人情债”辞职走人了。

  林雪颖算过,她从1999年开始当村干部,送出去大大小小无数红包,村里一百三四十户人家,90%有“人情”往来。儿子的婚讯刚传出,就有亲友来送礼了。一位村民告诉她,他五月份要参加三场婚礼,只好借钱送礼了。林雪颖听了,心情更加沉重。

  风成于上:关键看党员干部

  今年1月,林雪颖把党员承诺书拿回家,丈夫一看,就火冒三丈。承诺书上写着:婚丧事简办,宴席不能超过300人;不送、不收非亲人员礼金……丈夫说:你一个小小村文书,芝麻大的官,不当也罢。

  对于人情风,象山县委组织的一次有6万多网民参加的调查显示,91.6%的网友支持改改“人情风”。县委书记叶剑鸣说:“‘人情风’坏了党风、政风、民风,中央有要求,群众有呼声,不治不行!”

  然而,环环相扣、绵绵不绝的“人情债”链条,从哪里开始解呢?象山县委的决定是:就从党员干部做起!

  早在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之后,象山县委就要求党员干部带头从简操办婚丧事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年,在反复研究、科学决策之后,县委决定乘胜追击,又将婚丧礼俗整治列为年度十大领衔破解党建难题之一。年初,《关于开展婚丧礼俗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作为县委办“一号文件”出炉。

  全县3万名党员和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签订承诺书,严格依纪依规办婚丧事。

  关键就这么几条:倡导婚丧事简办,倡导不送、不收非亲人员礼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鸣放电子礼炮和纸礼炮等扰民行为,禁止搞封建迷信活动,规范整治婚丧用品市场。

  对群众是“倡导”,对党员干部则划出了明确的“红线”:宴席人数控制在300人以内,餐次为一餐。停柩一般为3至5天,送葬车辆10辆以内,花圈10只以内,不允许赠送、收受非亲人员礼金。

  林雪颖理解丈夫。以前喝过别人家的喜酒,现在自己儿子结婚,就不让别人喝酒了,“面子”往哪搁?以前送出去不少“份子钱”,现在自家有了喜事,却不能收了?与此同时,亲戚朋友也议论纷纷,说林雪颖“会算账”,小气,不肯请客。这让林雪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民风好不好,关键看党风;党风好不好,关键看干部。这移风易俗能不能做成,群众都睁大眼睛看着。

  4月10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来兴的父亲离世。罗部长家乡鹤浦镇是个海岛,岛上有择日出殡、长时间停柩的习俗,最短的要7天,最长的有过28天。罗家兄弟三人,罗来兴排行老二。兄长并不是党员,意见不小:“你是县里常委,我是小老百姓,你不要影响我给老父亲尽孝!”

  老二做老大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到口干舌燥,罗来兴终于说服兄长。父亲去世57个小时后,他们就送走了父亲。不收礼金、花圈,不办酒席。

  何琪是象山一家大企业的老总,县人大代表。4月30日,他的小儿子结婚。亲戚窃窃议论:大儿子摆了400桌,花了200多万元,“做爹的一碗水总要端平吧”。聪明的何琪,搬来相熟的一位退休检察官做婚事总管,自己躲在后面。婚礼当天自己只置办了29桌,所有开销不到30万元。

  这两桩白红事,在县里炸开了锅。林雪颖回家讲给丈夫听:不是我想当村干部,是这个习俗必须改改了。大家都说大操大办不好,又都不肯从自己做起,那么何时是个头?都说有权有钱有面子,我看,带头移风易俗才有面子。

  丈夫虽然还是不开心,但也勉强点了头。林雪颖立即重新筹备儿子的婚礼。

  俗成于下:没有落后的群众

  5月14日晚,林雪颖在村文化礼堂给儿子办了婚宴。她严格遵守承诺,婚宴人数控制在300人以内,餐数也只有一餐。她说,虽然削减了一半以上的人数,但婚礼依然很热闹。

  随后的几天里,她和丈夫分头,把先行收下的8万多元礼金,全部登门退还。

  “这婚礼办得从心底里感觉踏实。”林雪颖说,“更重要的是,原来意见最多的七姑八姨,现在也慢慢理解我了。”

  事实上,除了宣传引导,象山县的婚丧礼俗整治行动还有很严格的监督机制。县里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整治机构,实行日婚丧报告制度,工作人员每天早晨6时30分蹲守县殡仪馆、晚上6时实地检查婚宴现场,逐一走访殡葬用品市场……

  4月1日,新桥镇关头村一村民在亲人出殡时违规做路祭,相关责任人被通报批评。这事发生后,村民们认识到整治行动动真格了!他们仔细研究了相关文件,找到村支书史良法:“党员干部要少摆酒席,我们老百姓也要享受这个政策。”

  婚丧节俭简办、“无礼一身轻”成了一种“待遇”。关头村村民还觉得县里的规定不够彻底,干脆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自己给自己拟定“文明婚丧约定书”。

  比起县里的文件,约定书有更具操作的规定:收送礼金不能超过1000元;酒席最高标准800元,不上鲍鱼、海参、象鼻蚌等名贵菜,限制喝小瓶可乐、雪碧饮料(喝大瓶装的)以及单瓶在50元以上的酒水。约定书甚至连菜单都开列完备,六套菜单可以任意选择。

  对这些充满民间智慧的约定,叶剑鸣说,“上行下效谓之风,众心安定谓之俗。”从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到普通群众这一“绝大多数”;从政府倡导,到“村民自治”,象山将在整治行动立竿见影之后更用心于“久久为功”的“善治”。

  林雪颖对此深信不疑。她笑着说,前后才过了两个多月,婚丧礼俗整治已经深入人心。“人情链”打开,老百姓尝到甜头,以后上面没人盯,也没有人愿意大操大办了。

热点推荐

最新发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