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17 发表于 2024-07-26 18:00
一个镇两个多月举办的25场白喜事,省下了200多万元;有村民为响应“移风易俗、厚养薄葬”,从丧事简办省下的费用中,拿出一部分设立基金帮助贫困老人……作为我市移风易俗的试点区域,乐清市在深化移风易俗整治方面成效明显。
6月27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凤凰卫视等近20家媒体组成采访团,走进乐清探访移风易俗整治工作。
村民简办丧事省下费用,设立基金帮助贫困老人
采访团首先来到乐清市南塘镇鲤鱼山村,该村文化礼堂门口摆放着宣传移风易俗的展示架,墙上写着村规村约,其中一大项就是移风易俗“九条规定”:殡期一律限定于五日之内;一律严禁燃放烟花爆竹;酒席数量限制在20桌以内,不准出现龙虾等高档菜肴……
据介绍,自从该镇推出丧事简办措施后,红白喜事操办规模比以前小了很多。移风易俗帮村民省了很多钱,大大减少浪费。
比如,该村东山埠村老党员叶德春在操办老伴丧事中,比规定标准还要节省,一桌工作餐只要百余元,出殡时用鲜花代替毛巾,一场丧事仅花了4万元;外塘村村民张银希的父亲去世后,张家七个兄弟姐妹坚持丧事从简,开销比预算节省20多万元;三江村村民温德旺的父亲去世,家人简办丧事,捐出部分费用设立基金会帮助贫困老人,在当地传为美谈。
据统计,该镇自4月25日启动移风易俗工作之后,18个村全部签订责任书。截至6月27日,共有25例丧事,每例均按新规执行,共省下200多万元,打造了乐清简办婚丧新习俗的“南塘典型”。
南塘镇党委书记叶志吉介绍,随着移风易俗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大家的观念改变了,从最初认为丧事简办是“政府多事”,到如今纷纷觉得“心意到了就行,不必铺张浪费”。
当天,采访团还到乐清市天成街道、雁荡镇等地了解移风易俗落实情况。
乐清举行动员大会,6000人誓师打破丧葬陋习
据介绍,乐清市深化移风易俗整治工作后,该市崇尚文明蔚然成风,这与之前形成了鲜明对比。
过去,乐清的丧事风俗不仅殡期长,而且大吃大喝现象严重,一日三餐,规模大的每餐100多桌,龙虾等高档菜肴成餐桌标配;办丧期间宗教活动扰民现象严重;出殡时,交通堵塞、豪华乐队、燃放烟花爆竹现象严重。一场丧事下来,少则花费十多万元,多则达上百万元,给群众带来沉重负担;个别地方还出现专业包办丧事的团队,形成特殊利益链条。因此,推动移风易俗对于乐清来说刻不容缓。
今年4月,乐清组织民意调查,参与人数达2万多,收回有效问卷1.4万份。结果显示,96%的受访者希望办丧费用在10万元以下,71%的受访者希望在5万元以内;78%的受访者选择将酒席控制在20桌以内。这些数据真实反映了当前群众对改变丧葬陋习的迫切要求。
乐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云峰介绍,乐清市针对丧葬陋习开展过多次集中整治,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具有乐清特色的移风易俗工作路径:从2010年起,相继出台《乐清市殡葬管理若干规定》《乐清市殡葬改革工作“一票否决”制实施办法》《乐清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推动殡葬改革规定》等法规,成立联合执法队伍,并开展以村规民约来规范村民办丧行为试点。
2016年以来,该市坚持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注重顶层设计、试点先行,深化“一约四会”建设和婚丧礼俗整治,“四措并举”打造移风易俗“乐清样板”。此外,该市还强化白喜事“刚性约束”,提出丧葬礼俗整治“一扩大、五个不超、五个禁止、五个规定”,即将在乐清全面推行。
6月23日,乐清市举行6000多人参加的动员大会,将殡葬礼俗改革和整治工作推向新高潮。
温州乡村新风尚,获《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点赞
去年9月份,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将温州确定为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城市后,我市召开全市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部署会,决定在全市农村集中开展深化移风易俗工作。
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吕朝晖介绍,将近一年,温州在树立乡村新风尚方面初见成效。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全国深化移风易俗电视电话会议上点赞温州工作;中央文明办专门刊发专报信息推广“温州经验”;新华社以“温州破立并举树农村新风”做专题报道;央视《新闻联播》点赞温州“传承好家风”;《焦点访谈》就温州移风易俗工作进行报道,得到全国各地普遍关注。
吕朝晖说,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时代所求、群众所盼,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惠民工程”,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减负工程”,是婚丧礼俗、陈规陋习的“改革工程”,是提高管理水平、密切群众生活的“凝心工程”。要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坚持宣传先行、舆论先导,进行层层发动;找准问题突破口,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对象进行集中整治;搭建平台,为群众开展红白喜事提供便利;着力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促进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
下一步,我市将在乐清举办移风易俗现场推进会,将各地的经验做法在全市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