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12 发表于 2024-07-26 23:26
原标题:近悦远来,栖霞为什么这样“红”
不止于枫红时节的年度“打卡”,更多的“新南京人”正更“长情”地留驻栖霞安居乐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栖霞区实有人口122.2万人,连年迅速攀升,这两年南京新增人口的四分之一都涌入了这座宜居宜业之城。
栖霞为什么能这样长线“飘红”?近年来,栖霞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砥砺改革创新,探索实践公共服务一体化,居民生活“无形资产”持续增值,城市发展“人力资本”日益丰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南京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指出,栖霞改革聚焦民生痛点难点,不断释放改革红利,让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同构宜居宜业强磁场。
关键词:跃升
洼地崛标杆
民生福祉更优质
9月7日,栖霞区政府与江苏省人民医院签订共建燕子矶新城医院合作协议。医院由燕子矶新城指挥部负责建设,建设完成后交由省人民医院实行一体化独立运行管理。
至此,栖霞区内建成及在建的三级医院增至7家。到“十四五”末,该区三级医院将增至9家,论密度全市第一。而在7年前,栖霞全区只有一家三级医院,“进城看病”成了多数居民的选择。
思想破冰、改革亮剑,促成了医疗服务的洼地起跳。2013年,栖霞区牵手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首创“院府合作”模式,不循常规、打破当时主流的“医联体”格局,以政府层面与医院、高校合作,通过区域公立医院平台向省内大型公立医院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全面开展医疗、教学、科研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和医疗卫生人才“双下沉”。如今,每周都有省市三级医院专家到栖霞区属二级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查房、带教。这一“院府合作”的栖霞经验于2016年被全省推广。
一子落而全盘活。如今的栖霞,家门口来了“大医院”,社区医院里有“名医”。“我们的康复病床很紧俏,康复师就是招的省人医专家的‘徒弟’。”西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高慧华说,“院府合作”让这里强起来、火起来了。去年4月,全国社区医院试点工作启动会选在这里举行,央视《焦点访谈》以“家门口有了社区医院”为题报道了这里的“西岗经验”。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聚焦医疗、教育和养老等事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各个领域,栖霞区引聚高端资源,借助标准化手段,加速均等化进程,补短板、强弱项,成就了弯道超车、后发先至的独特样本。
9月1日,在栖霞山片区,南外仙林分校华侨城小学正式开学;在迈燕板块,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正式开学……发轫于8年前的“合作办学”之路越?越宽,2015年,栖霞区开始建设教育共同体,对外与8所名校合作办学,对内成立7个“中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每个街道都有“名校”。家门口“好上学”“上好学”正从理想走进现实。
先引源头活水,激发内生动力,继而灌溉全域。如今,南外仙林分校成为全市家长最向往的名校之一;金陵小学一校三区,已成为全省有影响力的知名小学。一组数据反映了家长心态的变化,小升初本地生源外出择校率由25%下降到6.9%。栖霞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户籍人口中老人占比20.6%,如何做好养老服务?栖霞区善做“必答题”,做优“附加题”,完善“政府+市场”运作机制,公建民营双轨并行,在率先基本建成“十五分钟养老圈”的基础上,构建起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栖霞区2019年荣获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
“全市5A级养老机构有6家,我们区就占了2家。”栖霞区虚拟养老院院长王兵介绍,以欧葆庭国际颐养中心、银城君颐东方康养社区为代表的高端养老机构成为行业标杆,更多的康养综合体项目正在布局落子。
关键词:出新
老小区变“网红”
社区治理更舒心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最近,尧化街道计算新村的居民有了这番神奇的感受。小区门口就有一处亮丽的风景:门口一溜橙黄色的集装箱错落有致,宛若一件大型装置艺术品。还未投用,这一“创意”就让这老小区迅速变身“网红”。
“小区面积局促,缺少配套设施,这是被‘逼’出来的创新作品。”姚坊门省级宜居示范街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朱佳佳说,这是一个始建于1983年的厂居小区,小区整治不光要出新面子里子,更要挖掘空间增添服务。这排“房子”由21个集装箱拼接、切割、组合而成,构成一个时尚多变的公共休闲空间。这一“积木空间”里有机布设了垃圾分类房、迷你书吧、微型公厕、健身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个性化需求。
计算新村的这一“艺术装置”,是栖霞区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整治、存量空间出新的一处“盆景”。类似的老小区变身“网红”,在栖霞已成寻常事。已有20年房龄的金尧山庄小区,是栖霞区最早的一批拆迁安置房,获评全省首个“七项适老化改造全覆盖”示范小区;金尧花园小区荣获南京市第三届“群众最满意”老旧小区整治十佳项目;姚坊门宜居街区成为全省5个宜居街区试点之一……
“推进老旧小区整治出新改造,我们一直走在全市前列。”栖霞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1年起,该区就在全市率先推进老旧小区出新整治,提出打造环境优美、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宜居示范区。截至2019年底,该区累计投入资金约8.8亿元,对130个老旧小区、建筑面积434万平方米进行整治,惠及居民83350户。
从政府主导到居民参与,从整修小区到打造街区,“思路出新”让这一城市更新成为常态化生长的过程。“改造的不仅是硬件,更要有社区治理的更新。”栖霞区住建局物业科科长李秀东介绍,2000年,为了托底老旧小区、保障房片区的管理,每个街道成立一家公益性物业公司,“红色物业”的实践,为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提供了全新思路。
在迈皋桥街道,当年草创是为物业撤场的商品房小区救急的“公办物业”,已经壮大成每个社区一家分公司的“集团军”。姚坊门物业公司管好老旧小区的同时,与市场化物业公司竞争“捷报频传”:接收一处商品房小区后,矛盾少了、服务好了,去年底业主们主动把物业费从1块5涨到了1块8……
关键词:融合
“国际范”与“最乡土”
近悦远来两相宜
6月22日,南京创新周开幕式上,理查德·西尔斯荣获金陵友谊奖。这位因创办“汉字字源”网站走红网络的美国学者,被大家亲切称为“汉字叔叔”,去年欣然受邀来宁,成为南京视网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特聘专家,与一群90后开启了创业之旅,推出了一款用AI技术展现汉字演变的识字卡片。
“像汉字叔叔这样的外籍人才,来南京首选‘落户’在栖霞,越来越多老外申请办理外国人永久居住证。”南京市公安局栖霞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朱珠告诉记者,栖霞是南京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在栖霞的外籍人士,一半在高校,一半在企业。”根据去年的统计,栖霞区共有来自118个国家和地区的常住外国人4500人,位列全市第一,近三年持续以20%以上的速率增长。2019年,栖霞区创新外籍人员管理服务模式获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广。
“在这里,有友好的社区、安全的环境、很美的风景和公园,学校和医院配套都很方便,平时也没有堵车。”南京国际学校教师马修来自美国,他此前工作游历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起选择安家在栖霞。如今已经是个“栖霞通”,正忙着为一位从北京搬来的外籍教师张罗“租房子”。
一边是最国际化的生活环境,一边保有最本色的“田园生活”。在马修生活的仙林大学城里,如今还保留着另外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一半烟火,一半诗意,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今年6月,周洁告别朝九晚五的都市白领生活,回到桦墅村,仔细打理起二层老宅。洒扫庭院养花种草,走街串巷收集旧物,在一众农家乐间办起了“缘起食堂”——一家主打西式料理的轻食餐厅。
“我们这是离‘城市’最近的农村,‘市区’里的田园牧歌。”西岗街道桦墅村党总支副书记孙超群告诉记者,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吸引了不少“城里”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像“缘起食堂”这样的自主创业品牌就有20余个。栖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栖霞区作为南京唯一一个保留有农业的主城区,正不断推动城乡融合打造发展共同体,统筹规划城市管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乡村同享城市发展红利,让居民留住田园乡愁。该区大力推进18个美丽宜居乡村连片打造计划,初步划定八卦洲农业嘉年华区域、龙潭“水一方”及稻田综合种养区域、西岗桦墅美丽乡村3个重点区域。
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宁镇扬同城化推进等多重战略叠加,工业、服务业、农业“三业并兴”,经开区、大学城、行政区“三区协同”,多重角色正催生无限可能。可以预见的是,紫东核心区征收拆迁基本结束,“紫东科创大走廊”建设蓄势待发,这里正成为全市发展的新中心、新热土,政策、资源、人才汇聚,栖霞发展新蓝图之上,一张全新的热力图正在浮现。(仇惠栋)
(责编:唐璐璐、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