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17 发表于 2024-09-03 10:33
2015年到2024年,南京森林音乐会走进第10年。
在这个户外音乐会、音乐节遍地开花的时代,南京森林音乐会以其“纯天然”式的呈现、“顶配级”的阵容、“城市公共文化品牌”的塑造等特质,演绎着“爱乐之城”与“文学之都”相得益彰的“浪漫的季节”。
南京森林音乐会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中山陵园管理局、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她以“南京,让世界倾听”为主题,坚持“国际化、专业化、经典化”的高度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方向,让音乐会成为“南京市民和全国乐迷认可的高雅艺术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市民的艺术审美,促进古典高雅艺术欣赏习惯的养成”。
也就是说,如果音乐有力量,会给观众带来什么呢?是广阔,是无拘,是对生活快节奏的舒缓。
在2024南京森林音乐会又将如约而至之际,梳理她走过的时光,是我们在暑期的尾声里保留的渴望音乐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兴致。
不可否认,这台足以记载于南京音乐史册的音乐会,每个环节都是相当认真和考究的。她的时代感和史诗感,除了庞大,其实也来源于理念的不断丰富和品牌效应的不断放大,从而影响波及全国乃至海外。
但在另一层面,我们不难发现,南京并没有成为“淄博烧烤”“黔东南‘村BA'”“西安大唐不夜城”“天水麻辣烫”等这类版图上的“网红城市”,而是早在10年前就选择了一条殚精竭虑、有艺术含量且可持续的“圈粉”之路——南京森林音乐会。
10年间,南京森林音乐会完美涵盖了经典作品与自然风光、人文底蕴的相融,受众量逐年攀升,获得了令人羡慕的“流量密码”。人们身在其中尽情享受,人与人之间的连结也再次紧密,纷纷希望在旋律与自然的交汇处,找回那个曾经充满期待与理想的自己。
中山陵音乐台,是一座难以复制的舞台
2022年,随着南京森林音乐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主办方找到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先生,请他挥毫题写会标。7个字的会标,他用充满金石气的隶书一气呵成。因作品中有几个繁体字,主办方就和言先生商量,希望他用简体行书题写,通俗一些。言先生当即应承下来,用行书题写完成。
言先生也去过音乐会现场聆听,终曲过后,还沉浸在交响组曲《天方夜谭》的旋律之中。在言老眼中,南京森林音乐会就是新时代的“金陵交响曲”“创意经典”,别人难以复制。这位看遍山川河流、人间草木,也熟悉街头巷陌、市井烟火的文化名家,和广大市民一样,对从中山陵音乐台衍生的音乐会情有独钟。
中山陵音乐台位于紫金山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广场东南,占地面积约为4200平方米,由关颂声、杨廷宝设计,1932年秋动工兴建,1933年8月建成。音乐台主要用作纪念孙中山先生仪式时的音乐表演及集会演讲。
音乐台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在利用自然环境,以及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上,充分吸收古希腊建筑特点,而在照壁、乐坛等建筑物的细部处理上,则采用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表现形式。从而创造出既有开阔宏大的空间效果,又有精湛雕饰的艺术风范,达到了自然与建筑的完美和谐统一。观众和游客前往音乐台,走森林栈道,赏森林画廊,听森林音乐,充分感受到音乐与自然的交相辉映。
2017年12月,南京中山陵音乐台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这项殊荣的取得,与南京森林音乐会的腾空而起不无关系。
《森林交响》的诞生,成为南京城市精神象征
南京森林音乐会让太多没有时间精力去远方的人,寻觅到了与音乐同呼吸的契机;同时也让“跟着演出去旅行”的大批游客涌入南京城。音乐会带火一座城,已非戏言。
举办10年的音乐会,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主办、承办方的压力与日俱增,但动力也随之增强。
2020年,在省市宣传部的指导下,南京广电集团接手音乐会项目,着力于从多方面提升南京森林音乐会的品牌力,邀请著名作曲家王丹红一起打造了代表南京城市形象的交响曲。作为南京城市精神象征的原创交响乐《森林交响》,便由此诞生,并成为每年的开场曲目,撼动人心。
2021年9月17日晚,第七届南京森林音乐会开幕。专为南京谱写的交响曲《森林交响》作为压轴节目在开幕式上全球首演。和观众一起置身蝉鸣阵阵的音乐台现场,欣赏这场首演的青年作曲家王丹红,被上海爱乐乐团的指挥张艺请上舞台,与南京观众见面,共同祝贺首演成功。
王丹红是乐坛名家,她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永远的山丹丹》《山西印象》《高粱红了》,交响曲《大江南》《灯塔》,芭蕾舞剧《花一样开放》等皆为力作。
她接受南京台《城市面孔》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我是把南京当成了一个好朋友,来看待它的前世、今生和未来,以及我对它的一些感受。”
《森林交响》细分为《金陵》《雨花》《逐梦》3个乐章,分别代表了南京的古代、近代和当代。《金陵》描绘了一幅古战场的画卷,一股虎踞龙盘、千军万马的气息扑面而来;《雨花》不仅有渺渺细雨的朦胧感,而且也有对先烈的缅怀之情;《逐梦》是对未来的展望,节奏激昂附有鼓点声。
王丹红希望通过这3个章节,展现南京城古老而青春的独特城市气质。为了让观众拥有更好的观演体验和情感共鸣,她在作品中运用了很多显性的文化符号。
比如,《雨花》中的小号元素代表了英雄的形象,《逐梦》中运用了康加鼓的元素,这是一种起源于拉丁美洲的乐器,节奏轻快,给交响曲增添了时尚感。而江南民歌《茉莉花》旋律的应用,更是让人油然而生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
为创作好这部专门为南京谱写的交响曲,王丹红在2020年专程到南京采风,足迹遍布台城、六朝博物馆、中山陵、雨花台等地,深深体会到南京这座古城的文化底蕴。这些历史文脉也成就了她的创作。
类似这样台前幕后的音乐会画面,不胜枚举。
南京音乐广播主持人许嵘出任南京森林音乐会节目策划、副总导演之前,主持着《磁带时光》《钻石经典》两档品牌节目,也是资深乐评人。最初的时候,她觉得兼做这份工作,与自己的专业对口,可以驾轻就熟地干。可介入其中才发现这份差事太难了,每年对接乐团、确定曲目、舞台调度、安排行程等,就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工程。
许嵘说:“音乐会从诞生的那天起,她就没有离开过‘情绪价值'这4个字。音乐会能给乐迷提供精神向往,而我们就是确保音乐会正常运转的人。尽管大家都很辛苦,但没有人会懈怠。这是一台关乎南京城市形象的艺术工程,不容有任何闪失,我们很清楚。”
数据的背后,凸显相互成就和相互塑造的关系
南京人10年前一个出彩的创意,慢慢演变为一个交织着约定与梦想、音乐和森林的都市画卷。在这个参差多态的艺术链条之中,是音乐人、电视人和观众齐心协力试图刻画出一个时代全貌的努力。
在六朝古都,每年向往在南京森林音乐会中呼吸更通畅、身心更愉悦的乐迷们,都成了音乐会不可或缺的角色,她和他们形成了相互成就、相互塑造的关系。
近5年来,南京广电集团实施“优化现场体验,扩大传播覆盖”举措,其中的核心是向“古典音乐”迈进,同时也通过全媒的传播手段,让高雅艺术的受众面进一步放大。
主办方提供的一组数据,也见证了音乐会近5年的轮廓:
2020南京森林音乐会:5场演出共有 271位音乐家,为南京观众带来长达7小时的演出,有5644人次现场观赏本届森林音乐会。近万人次扫码体验了音乐会专业导赏服务。
2021南京森林音乐会:著名指挥家余隆、张艺、许忠、张诚杰,联袂艺术家吕思清、宁峰、欧阳娜娜、张浩天,携手上海爱乐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和上海芭蕾舞团,共同演绎一场“森林的交响”。386位艺术家奉献了540分钟艺术作品。超5000名观众现场聆听森林的交响,全网近1600万人次观看全程直播,奇迹畅娱MCN矩阵、相关话题、短视频播放量超7000万。
2022南京森林音乐会:著名指挥家陈燮阳、汤沐海、罗伯特·卡巴拉、袁丁,联袂青年艺术家万捷旎、苏萌、李晶晶等,携手江苏交响乐团、苏州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上海歌剧院舞剧团,以及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340名艺术家献演。超8000名观众现场聆听森林音乐会,全网近2500万人次观看全程直播,南京广电奇迹畅娱MCN矩阵,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相关话题播放量过亿,其中“中秋节遇上教师节”的音乐会环节,微博话题超1200万,相关短视频发布近300条。
2023南京森林音乐会:著名指挥家张弦、谭利华、张国勇、廖国敏等,携手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苏州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共同演绎视听盛宴。近400名艺术家参演。超10000观众现场聆听,全网超2500万人次观看全程直播,南京广电奇迹畅娱MCN矩阵,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相关话题播放量超1亿。
2024年南京森林音乐会迎来第10年,579位艺术家参演,人数创历年之最。经典歌剧《图兰朵》将原汁原味地亮相……
初秋的南京,天气时好时坏,有时万里无云,天蓝得仿佛触手可及;有时说变就变,瞬间大雨倾盆。每年演出期间,气象部门每隔一小时通报一次天气信息。中山陵园管理局和公安、武警、消防等社会职能部门,以及服务志愿者都是全力协助,确保演出正常有序进行。
有一个场景至今让主办方难忘。那是2020年10月3日晚,第三场“森林的欢聚”演出还未开始,雨就下个不停,好在主办方有详尽的预案,为每位观众分发了雨披。
小提琴艺术家吕思清神情凝重地仰望天空,琢磨着演出大概率要取消了。
然而,看着观众撑着伞、穿着雨披仍在有序进场,他不敢相信演出照常进行。随后,他与孙颖迪和第二现场的秦立巍进行了“云合奏”,一曲《遗忘》拉开了演出的序幕。
中场休息时,主办方给现场的观众送上了暖心的姜汤驱寒。
这一幕让吕思清尽收眼底。他在台上动情地感慨道:“完全没有想到这么多热爱音乐的朋友们冒着雨、冒着秋天一丝的寒冷观看演出,我特别特别地受感动!我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不但对你们,对我们也是一样。我在全世界演奏了上千场音乐会,从来没有在这样一个雨天演奏过,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披着雨衣、撑着雨伞来听音乐会的热情的观众。所以我特别开心,这也是我演艺生涯中一个特别的经历。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我们还是会把最美的音乐、最好的音乐带给大家。”
这无疑是一个感人的音乐会场景,渗透着观众与艺术家之间的价值取向。它或许就是音乐会能在心理层面引发观众共鸣的基本参数。
后记
南京森林音乐会,为市民和游客打开了通向旷野的大门。
音乐会的爆火“出圈”,一方面得益于高品质的表演,以及流量时代便捷、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另一方面,政通人和、烟火繁花、和谐友善、艺海泛舟,寄托了人们对于品质城市的期待和向往,折射变化的时代与城市不变的追求。
南京爱乐而美,向美而行,不断通过音乐艺术等载体诠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过10载的南京森林音乐会,便是一份独具特色的答卷。她让我们看到了这座有品质、有温度、有底蕴的城市,所具备的无限生机。
如此金陵,谁会不爱!
(南京台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