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15 发表于 2024-07-23 16:48
5月10日起,在临沂市沂水县,凡具有当地户籍、在当地去世的居民所涉及遗体运输、火化、骨灰盒等基本丧葬费用全免,还可以免费安葬到公益性公墓内。省内的新泰市青云社区,曾在2014年推出过同样的举措。相较而言,沂水县惠及面更广,在国内鲜有同级行政区域推行此举。
投入2000万
减负至少4800万
5月10日,沂水县沂城街道东关街83岁的高中美老人去世,殡仪馆免除了火化等费用,还提供了免费的骨灰盒,这笔费用以前大约需要1200元。在此前一天,沂水县出台惠葬政策,县财政拨付2000万元,当地居民去世后包括墓地在内的基本丧葬费由政府承担。
沂水县财政拨付的2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支撑殡仪馆运转,此后还将每年拨付1000万元;另1000万元是一次性的追加资金预算,以奖代补给验收合格的各个公益性公墓,确保已建成的公益性公墓能免费提供给村民,在建的能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早在2013年,沂水县就根据上级有关通知精神,鼓励各乡镇利用非耕地修建公益性公墓,并陆续拨付了部分扶持资金。但受制于乡镇经济实力不一等因素,各个公墓的建设起步不一,截至今年5月中旬,该县已有62个公益性公墓建成或在建。规划面积达50亩的县级公益性公墓,也已完成规划选址和地上附着物清理。到7月初,目前在建的乡镇一级公益性公墓将全部完工。
“最少能省6000元。”今年67岁的李宝森是沂水县许家湖镇南小尧村村民,会木工的他年轻时经常给老年村民打棺材。据其介绍,按照当地传统,村民步入老年之后就开始给自己准备墓穴和寿材。一个墓穴大约3米见方,深度接近两米,15层红砖铺底,四壁也用红砖垒砌、水泥填缝,再用水泥预制板盖顶。建墓穴的人工和建材费最少需要2800元,最便宜的杨树板棺材也得2000元,再加上到殡仪馆必须花的1200元,有了免费公墓后,这6000元实打实地省下了。
按照沂水县殡仪馆的统计,当地每年去世居民数量在8000人左右。据上述数字计算,沂水县财政投入的2000万元惠葬扶持资金,至少能为死者亲属减少4800万元的丧葬负担。如果扩展到随之去除的扎纸彩、流水席等大操大办耗费,这2000万元换来的减负额度将会过亿元。
沂水县县委书记薛峰算过几笔账,其中推行免费的公益性公墓,可比原先节约90%的墓穴占地。除此之外,资源账,仅棺木一项,就可节约木材1万立方米;环保账,可集中引导摒弃放鞭炮、扎堆焚烧冥币等不文明祭祀行为,空气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安全账,可消除上坟烧纸引发的火灾隐患。2000万元换来的不仅是为群众减负,还产生多方面社会效益,这账怎么算都值。
公益性公墓
一亩地可安葬400人
“县里出台的惠葬政策,特别是公墓免费,就像门把手,抓住了打开移风易俗之门的有效途径。”沂水县许家湖镇党委书记刘健铭说,移风易俗是基层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丧葬改革更是难上加难。数千年遗留下来的丧葬陋习在部分人心里根深蒂固,圈地占坟、大操大办、攀比成风,如果不改,就连保住耕地红线都要受影响,更谈不上移风易俗。
走访沂水县多个村庄,记者了解到,这些村子原先的公墓大多规划于上世纪70年代,已无空地可用。近些年逝者的坟墓大多修建在自家耕地内,有的以家族聚集,有的零散安置,分布在村庄四周,一座坟墓的占地面积接近10平方米。如果算上坟墓之间的间隔,一亩地也就能容纳20多座。而新建成的公益性公墓,一亩地能安葬400人。
沂水县地处沂蒙山腹地,山地和丘陵地带占县域面积的62.5%,虽然人均1.5亩的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受土地瘠薄、易受干旱影响,农作物产量并不稳定,私自修坟建墓对耕地的蚕食日趋影响着农业发展。
除此之外,随着经济发展,沂水县城的建设脚步也在加快,城郊失地农民的范围如涟漪般向外扩展。沂水县有一处经营性的墓地,墓穴的均价在1万元左右。这1万元对失地农民和县城内经济条件较差的居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免费的公益性公墓,避免了出现“死不起”的窘境。
“连棺材都不用准备了,谁还在意扎纸彩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沂水县沂城街道解家官庄村村民武传胜今年75岁,早在十多年前就花5000多元给自己修好了坟,还买了厚达20厘米的梧桐木棺材。在他看来,以后人没了都要葬进公墓,身后事最看重的修坟、打棺材都可以省去,其他一些讲排场、花钱较多的环节都可以不要,儿女要孝顺、讲体面,父母在世时好好照顾就行。
南小尧村党支部书记李洪生说,个别子女在父母生前斤斤计较,怕花钱、怕受累,等父母去世时又想用丧事大操大办来弥补自己的过错,感觉这样做就是孝顺。人都没了,花再多的钱老人也享受不到。现在提倡厚养薄葬,身后事全免费了,那些不孝子女没了后悔的机会,想花钱表孝心只能趁老人在世。
公墓建成后
没人再提前修坟
南小尧村的公益性公墓建成于2016年5月份。公墓占地10.5亩,一期建成了155个双人墓穴。这些墓穴依次整齐排列,每个墓穴上方栽植着一米多高的柏树,下方是横卧在地的大理石墓碑。每排墓穴之间都铺设有地砖通道,在公墓入口处还开辟了停车场。惠葬政策出台后,这处公墓还将分期扩建,成为周围8个村子共同使用的公益性公墓。有附近的村民顺路或者特意赶过来察看,有村民说这种档次的墓地像是公园,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葬在公墓,比东一个西一个乱葬在野地、上起坟来围着村子满处跑强多了。
这处公墓的建设源于征地迁坟。去年该村西侧一片土地被一家工厂征用,其中有数十座坟墓需要迁移,村里以此为契机修建了公墓。加上从附近一座金矿危险区迁移来的坟墓,一共有105座墓穴投入使用。然而时至今日,除了这迁移来的105座坟墓,被村民认为像公园的公墓,还没有其他逝者葬在这里。
“公墓已经建成,被大伙普遍认可还得有个过程,我感觉压力不大。”南小尧村党支部书记李洪生说,近一年内有两三位老人相继去世,因为他们早在多年前就修了坟、买了棺材,有的还是在前几年老伴去世时就已经准备好了双穴,等着葬在一起。县里要求不能一刀切,也得考虑他们的生前意愿以及亲属态度,就没强制他们葬入公墓。但自从公墓建成后,村里已经没有人再提前修坟、买棺材,办丧事的仪式也越来越简化,说明大家已经认可公益公墓,风俗习惯也正走向开明。
解家官庄的公墓比南小尧村的早建成半年多,已经有6名逝者入园安葬。2015年底公墓建成时,村委会干部做了好一通说服工作,才让前两名逝者在此安葬。他们同样都早已修好坟、买了棺材,亲属希望不要浪费了这些投入,同时也想让逝者跟祖先葬在一起。“反复做亲属的工作,他们最终理解了,其中一家还把散葬在村外的先人坟墓迁到了公墓内,村里也给这两家都补偿了2000元钱。”解家官庄村会计武玉进说,第3个安葬进公墓的是他母亲,作为村委会成员、党员,他得带个头,母亲去世后他没提任何条件,主动将母亲葬进了公墓。随后的第4名逝者,是老村支书的母亲,也没提任何条件。后面两位逝者的亲属曾经感觉公墓是免费的,老人去世后自己没花钱,抹不开面子,但看到已经有人带了头,顺其自然地选择了公墓。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高祥邱明 通讯员 田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