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南京的“扎龙”师傅今年扎了15条龙

阅读: 19 发表于 2024-09-22 04:01

 

厉害了!南京的“扎龙”师傅今年扎了15条龙

  龙年将至,年味渐浓,南京市高淳区的杨家村的“扎龙”师傅也忙了起来。这段时间,江苏省级非遗杨家抬龙传承人杨学虎一直在各个村子间奔波,抓紧赶制传统抬龙,让大家在正月里把热闹的龙灯舞起来!

厉害了!南京的“扎龙”师傅今年扎了15条龙

  走进杨家村祠堂中央,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3只长达3米、高约2米的抬龙龙头,威风凛凛地“站”在板凳上。杨学虎和儿子正在忙碌地布置着龙头,只见每个龙头头饰双冠,眼、耳、口鼻、角惟妙惟肖,颏下洁白的长须凛然飘动。村民们围观在侧,笑着聊着,期待着正月新春舞上大龙。

  这样的抬龙,杨学虎从腊月不到就开始动身前往各个村子制作,已经扎了15条之多。

厉害了!南京的“扎龙”师傅今年扎了15条龙

  “往年都到腊月的十几才开始扎龙,今年不到腊月就开始忙了。我在安徽当涂湖阳扎了五条龙,在阳江镇扎了两条龙,在淳溪薛城扎了六条龙,在淳溪花奔扎了两条龙,在自己家里还扎了一条龙!”——杨学虎

  杨家抬龙有近800年历史,规模巨大、气势恢宏,享有 “龙中之冠”的美誉。扎制抬龙,最费精力的是龙头,最出彩的也是龙头,其头冠处点缀着40多个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扎塑人物。扎塑工艺繁杂,费工又费时,一个人一天也只能扎制出三两个。为了保障扎塑人物的数量和质量,2023年的上半年杨学虎就着手开始制作,足足做了有几百个。

  在杨学虎的巧手之下,“杨家将”“桃园三结义”“八仙过海”等传统戏剧人物一个个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厉害了!南京的“扎龙”师傅今年扎了15条龙

厉害了!南京的“扎龙”师傅今年扎了15条龙

  “过去头是用黄土做的,现在为了保存的时间更长我们也会用紫砂。通过搓、揉、压、雕等方式,捏制出人物脸型,等它干了以后,我们先上一层白色,再上底色,最后上面色,接着描绘这个人物的面部。脸都是参考京剧里面的脸谱。等头完全干了以后,再用稻草扎制身体。做好基础的型之后,先在表面糊一层纸,在纸面上再穿布衣服。用稻草可以让龙头轻一点,而且头能插进去,脚也能插进去,所以这个手艺是很有智慧的。”——杨学虎

  回忆起自己与扎龙手艺的结缘,杨学虎说,在小学时村上请来师傅扎龙,他第一次见着泥在“扎龙”师傅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精巧的人物,便爱上了这门传统手艺。因为热爱,所以坚守。今年,杨学虎已经76岁,为了更好地掌握扎塑工艺,他一直在锻炼自己的美术功底,对戏剧人物知识的了解和手工制作技艺也没落下。

厉害了!南京的“扎龙”师傅今年扎了15条龙

  “22岁那一年我就开始去扎骆山大龙,一直到现在都是我扎的!”——杨学虎

厉害了!南京的“扎龙”师傅今年扎了15条龙

  “当年我在学校毕业以后,村上扎龙请我来帮忙,我就跟着师傅仔细观察、虚心请教,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这门手艺。想要把龙扎好,手工要有技术,也要有戏剧知识,所以相当复杂。也要不断地去了解新知识,用上些新材料,还有一些新元素。” ——杨学虎

  扎“形”塑“魂”,匠心塑美,“龙中之冠”的背后是一代代民间手艺人的坚守与传承。“留得老广生在,杨家龙灯永远不会败”是杨学虎常说的一句话。恰逢龙年,杨学虎带着满腔的热爱与自信奔波于村子间扎龙,也将这份非遗手艺与“龙”共舞,发扬光大。

厉害了!南京的“扎龙”师傅今年扎了15条龙

  “今年请我们扎龙的村庄很多,大家都很热情,我感到特别欣慰,没有白学这门手艺。到村子里给大家扎了龙,给当地村民带来欢乐,我们就很高兴!”——杨学虎

  记者手记

  非遗杨家抬龙传承人杨学虎繁忙的身影和欣慰的笑容,都让我们看到了非遗传承人的责任和担当。杨师傅坐在祠堂中专注制作扎塑人物时,一笔一画都充满了对杨家抬龙文化的热爱和敬意。他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传统文化的根脉,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乐趣,也让我们的春节更有年味,更有意义。

catalogs:115814;contentid:12323288;publishdate:2024-02-10;author:王焕君;file:1707522354669-3fc655d2-fb0f-4b74-a05d-ffe18501c78d;source:29;from:江苏新闻广播;timestamp:2024-02-10 07:45:51;

热点推荐

最新发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