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可以有更多这样的“德孝堂”

阅读: 14 发表于 2024-08-22 13:46

 

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豹澥街道有一个公益性殡葬服务点,叫做“德孝堂”。

自2008年由村集体经济公司建设、启用以来,坚持公益性服务,为街道还建小区的丧户免费提供场地和水电,引导他们办白喜事不占用小区道路和地下车库,不搞炸鞭、哭灵和“做法”等陋俗,减少了举丧扰民尴尬。(见极目新闻4月3日报道)

不得不说,“德孝堂”的出现,是街道、村集体组织细致关心、解决“洗脚上楼”后还建小区居民办白喜事不方便问题的暖心之举,也是用公益力量、节俭服务敬送逝者走完归土前最后一程的尊重行动。

上升到社会层面来说,它是农村传统与城市文明的交织、碰撞、冲突的产物,是想解决城市化进程到一定发展阶段时必经烦恼的有效尝试。

因为,包括豹澥街在内的很多高速城市化区域,农村变新城,农田变产业园,很多村镇原住民搬进了崭新还建小区,这是身份的转换、环境的提升。只是,人们在享受小区各种服务资源带来的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如何适应城市文明的不习惯、不方便。

比如白喜事,在以往的农村居住环境中,按照传统丧葬习俗,人们在家门口停尸,哭灵,炸鞭,接待、悼念,都没有问题,空间够,习俗还在,也不扰民。但是,时移世易,在他们搬入的现代化城市居住环境中,小区的空间功能和服务,不再具备家门口办白喜事并且不扰民的条件,空间小停灵难,无庭院接待难的烦恼,必然会出现。

即使丧户想“变通”地占用地面道路、地下车库办白喜事,结果,依然会有在非庄重场合悼念不尊重逝者的尴尬,依然会有炸鞭扰民,哭灵生噪音,设灵堂瘆人,让四邻不安。

一方面是丧户有办白喜事的需要,体现敬老爱亲、尊重逝者、传承家风等优良传统的葬俗,也不能丢弃;另一方面,涉及封建迷信等陋习终究要移风易俗,周边居民也有安心生活上班、不被惊扰的需要,怎么调和?

在独立的庄重场合比如殡仪馆或陵园,去举办白喜事就能调和吗?

回顾一下传统的丧葬习俗,其实不难发现,这个庄重场合,或者专门空间,就是逝者归前最后“留念”世间、供生者悼念的“家”。而根据现代城市的生活居住环境,居民楼上的房屋面积比较小,小区道路和地下车库扰民,殡仪馆又太远。

有没有现阶段还建小区居民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有。

在部分沿海城市的一些村改居小区,曾经出现过单独建设的白喜事场所,只要选址得当、服务到位,受到有需求居民的欢迎。

对于豹澥街道等城市化还没彻底完成的地方而言,不少的农村丧葬习俗依然保留,马上禁止居民办传统白事不可能。类似于“德孝堂”这样的公益殡葬服务点,独立于小区居住环境之外,场地宽敞明亮,交通比较方便,综合成本比较低,从运行效果来看,它能够兼顾尊重逝者和移风易俗的诉求。

总之,因为炸鞭、哭灵等扰民和封建迷信行为被禁止,因为村街集体经济对服务点进行补贴,所以居民基本上可以按照传统葬俗,用最节俭的方式悼念逝者,最大程度地尊重了逝者最后的尊严。这些,都是好事情。

热点推荐

最新发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