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17 发表于 2024-09-09 19:24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红花街道党工委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南部新城建设实际,以“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为核心,以“融入融合、共治共享”为主题,以“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为目标,探索党建引领街巷治理新路径,选取业态分布广、治理难度较高的苏家桥商圈为重点,推行“四联四治”工作法,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创新治理模式、增强治理质效,不断推动基层治理从“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
一、背景
红花街道党工委一直把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摆在重要位置,将街巷治理作为当前改革的着力点,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从宏观上看,中央及省市区委有要求。红花街道作为江苏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也是省推进基层三整合改革工作先进单位,有责任、有义务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继续走在前、作示范。
(二)从微观上看,南部新城建设有需求。南部新城位于南京市主城区东南部,是南京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确定的展示南京城市现代化形象的标志性窗口之一,是国土空间规划确立的与新街口、河西新城三足鼎立的主城中心,也是全市提出的与新街口、河西CBD、江北核心区共同发展的四大商圈之一。苏家桥商圈是南部新城率先建成的一个街区,涵盖2个商业综合体、4条特色街巷及200余家沿街商户,未来3年还将规划建设14条特色街巷。同时,红花街道作为南部新城核心地区,未来将建设成为新的“长三角中央活力区、都市圈总部集聚区、现代化主城新中心”增长极。街道党工委将苏家桥商圈作为街巷治理共同体改革试点,不仅可以为未来南部新城社会治理先行探路,同时也可以为街道其他区域治理立范。
(三)从主观上看,红花工作有追求。自2019年秦淮区推行“两赋两强”集成改革以来,街道主动承接8大类273项行政处罚权限,锐意推行综合执法改革,创新实施“三进三全”行动,通过综合执法进工地、进小区、进商户,将治理向末梢延伸,取得显著成效,得到省市区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实施党建引领下的一体化共治街巷,既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拓展延伸,也是推动街巷治理的全新探索,通过汇聚区域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综合执法等职能部门以及驻区单位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力量,探索新应用场景下跨部门跨领域综合监管新路径,打造成一个具有“最美市容环境、最优营商服务、最佳消费体验”“有活力、有情怀、有温度”的城市街区。
(四)从客观上看,区域居民群众有诉求。苏家桥商圈沿街商户具有业态分布广、流动性大、组织度低等特点,管理中涉及监管部门多、业务政策杂、工作协调难度大,往往是模糊地带不想管,难事烦事不敢管,涉及商户经营、消费纠纷等街巷突出问题,时常引发各类矛盾纠纷。推进街巷一体化治理,不仅可以有效化解区域矛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满足区域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追求,也在根本上体现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治理理念。
二、做法
街道党工委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推出“四联四治”工作法,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街巷治理共同体。
(一)组织“联”建,党建领“治”
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优势,将党的建设延伸到街巷治理的神经末梢、贯彻于工作全过程。一是街道工委抓统筹。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立街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周例会、月调度会、季度点评会的模式,按照改革的时间节点稳步推进,重难点事项组织专题研讨。不断推动街巷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革新,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街巷基层治理的效能优势。二是党建联盟搭平台。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的基础上,组建街巷治理党建联盟,将城市管理部、发展服务部、综合行政执法局、红悦社区、红花法庭、交警三大队、大校场派出所、南部新城城市物业公司、安城集团城洁环卫公司、保利物业、高地物业等各级各类单位纳入联盟成员,搭建街巷治理共商共治的平台。三是服务驿站聚合力。成立苏家桥商圈党群服务驿站,聘请专职管家作为服务驿站站长,配备2名服务专员,为苏家桥商圈内的企业、商户和居民,提供政策解读、物业诉求、证照办理、宣传培训、志愿活动等一站式服务。服务驿站下设爱心商户站点和流动服务驿站,探索“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就有服务驿站”的上门式精细化治理。
(二)队伍“联”合,执法促“治”
当前,街道运用综合执法改革成果,施行“一次上门、全科体检、全面服务”新模式,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一是建设一支综合执法队伍。通过整合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安全消防、公安交警等不同领域的执法力量,组建起一支街巷场景下的综合执法队伍,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最大程度减少对商户经营的干扰,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二是制定一张全科检查清单。梳理街巷场景下涉及市容市貌、市场监管和安全生产等不同执法领域的检查事项、查验标准和法律依据,编制出一张全科执法检查清单,涉及各类检查事项41项,实现清单化、标准化检查,提升“一次上门、全面体检”的全科执法检查效能。三是发放一张全科整改提示单。收集汇总问题事项,为商户发放一张全科整改提示单,一次性告知商户问题隐患、整改要求和完成期限,实现一张清单全部改。秉承包容审慎监管的执法理念,以教育整改为主,执法处罚为辅,实施初次、轻微违法事项免予处罚,得到商户的一致好评。
(三)需求“联”动,服务善“治”
通过全链条、一体化服务,及时高效响应区域商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一是建立全街巷商户档案。为街巷所有商户建档立册,实现“一商户一档案”,档案内录入商户基本信息、证照情况和特殊事项,每月进行动态更新,同步收集商户需求,整理出重点需求清单,共性问题集中会商解决,为精细化治理和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二是绘制全链条服务导图。将商户的服务需求细分为证照办理、物业管理、法律咨询、宣传服务等11种类型,对照全链条服务导图,对接不同的业务部门,实现治理资源的精准对接,初步形成一套标准化的需求办理流程,真正做到“你有所需,我有所应”。三是构建全生命服务周期。根据商户经营中各个阶段特点,梳理细分开业筹备、正式营业、停业退场等各阶段的一体化服务清单,提供全过程指导帮办。同时,针对商户经营中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一商一册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实现商户点单、驿站领单、部门接单的全周期服务。
(四)资源“联”享,多元共“治”
以综合治理办公室为枢纽,构建街巷多元共治新格局。一是打造政府主导的治理枢纽。成立红花街道南部新城片区综合治理办公室,整合辖区内各类治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解决商户最集中、最迫切、最难办的需求,做到小事不出街巷、大事不出商圈、难事不出街道,将一体化共治街巷打造成基层治理枢纽。二是建立商户自治的联盟体系。成立苏家桥商圈商户自治联盟,制定自治联盟章程,签订商户自治公约。每月组织商户议事会,围绕诚信经营、环境卫生、自我管理和商圈治理等四类问题进行协商解决。每月通报商户自查结果,商定商户信用评级结果,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激发商户全面、自觉参与街巷治理的热情。三是营造群众参与的治理氛围。鼓励党员商户亮身份、热心商户亮行动、全体商户亮承诺,组织党员商户、热心商家、消费者和各类志愿者等群体共同参与街巷治理。将志愿者外部督促与商户内部监督相结合,最终实现商家经营需求、群众生活需求和社会治理需求“三满意”。
三、成效
四联聚合力,四治促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南部新城片区街巷一体化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党建引领共建、多方参与共治、辖区居民共享的街巷治理共同体初步形成。
一是在资源整合上,构建了同轴共转、相向而行的多元共治“联环”。街道工委着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注重顶层设计,突出组织建设,广泛宣传发动,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商户、居民等多元主体有机凝聚在一起,使其在街巷治理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多部门参与、多层次联动、全方位推进的区域治理局面,党建引领共建、多方参与共治、辖区居民共享的街巷治理共同体初步形成。
二是在矛盾调处上,打造了“前期快速感知—中期及时化解—末期及时反馈”的工作“闭环”。街道牢牢把握“矛盾问题处理”这一关键环节,推出了片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流程,逐步成为区域治理枢纽,力求做到有问题有人发现,有纠纷有人调解,有需求有人受理,有难事有人调度,有大事有人协商,有结果有人反馈,形成工作闭环。自2023年办公室成立至今,先后组织联合检查25次,协调解决问题525个,为商户、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384次,化解矛盾22起,基本实现小事不出街巷、大事不出商圈、难事不出街道。
三是在自我发展上,实现了从短期管理向长效治理的良性“循环”。街道工委始终将制度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立足区域实际,着眼常态长效,通过“四联四治”的实施,创新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我特色的、实用管用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以前的难管地带现在管理得井井有条,区域商户经营秩序根本性好转,在“门前三包”、食品安全等方面常态化开展自查自纠,有效减轻了综合执法队伍70%的重复走访量。
四是在方法探索上,形成了一条适合未来新城发展的街巷治理工作新路径。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形成了适合区域实际、具有区域特点的“四联四治”工作法,并在街巷治理中不断丰富完善,显示良好成效,为未来南部新城建成后区域治理摸索了路径、提供了样板。
四、探讨
通过前期党建引领街巷一体化共治的实践探索,街道党工委深切感受到,街巷治理若要有所作为、有所突破,特别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街道工委始终将党的领导融合到街巷治理之中,从顶层设计到日常工作推进,从组织建设到改革措施的创新落实,嵌入全链条、贯彻全过程,并形成了一整套组织指挥体系,从而凝聚形成强大的引领力和推动力,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街巷治理的效能优势。
(二)必须坚持创新精神。街道处于基层一线,在社会治理创新上最有发言权。街道党工委在推行街巷治理改革中,认真学习领会上级精神,借鉴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基层治理的成功经验,紧紧立足自身实际,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创造性开展工作,才能够在基层治理中找到新路径、取得新突破。
(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街巷治理的本质就是对区域社会矛盾问题实施有效管理,而矛盾问题的解决成效体现了治理水平的高低。街道党工委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改革范围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对症下药,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边干边改,推进工作不断走深走细。
(四)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实践证明,“大水漫灌”式、“盆景式”改革是没有生命力的。在基层治理改革的过程中,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用,出实招、求实效,避免“花拳绣腿”式的招数,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