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11 发表于 2024-10-03 09:46
田宝宗本报记者吕兵兵文/图
近日,山东省沂水县许家湖镇后坡村一位村民去世,安葬在了该镇福舜园公墓内。村红白理事会会长解孝杰告诉记者:“赶上县里的新政策实施,到公墓安葬从运输到火化,从骨灰盒到墓穴,全部免费。而且,县殡仪馆服务也非常到位,提供的免费骨灰盒也不错,逝者家属很满意。”
沂水地处沂蒙山腹地,是山东省一个经济不算发达的县。但就是这样一个县,从今年5月10日起实行了一项普惠性的殡葬政策:对具有沂水籍户口且在沂水死亡的居民,只要选择进公墓安葬,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墓穴等费用,全部由县财政承担,不再向群众收取任何费用。而且,不仅新死亡人员进公墓安葬免费,自愿把老坟迁到公墓的也免费。
采访中,沂水县委书记薛峰坦言:“殡葬改革,看似只是单项改革,但背后却是一笔民生大账。特别是在农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刻影响。”
1
为何改——
抓住“推进移风易俗、提升乡村文明”的关键节点
改革以来,沂城街道阳东街村红白理事会的杨康仁已帮着好几户家庭办理了丧事。杨康仁告诉记者:“以前农村家庭办丧事那叫一个繁琐,帮忙的人就要几十人甚者上百人,加上烟酒钱、孝布钱、鞭炮钱、棺材钱、墓碑钱等,平均需要花费3万元左右,相当于一般家庭一年的收入。”
“在农村,白事是个焦点,大家伙儿都盯着。数千年来遗留下来的丧葬习俗在部分人心里根深蒂固,圈地占坟、大操大办、攀比成风,如果不改,就连保住耕地红线都要受影响,更谈不上移风易俗。”沂水县许家湖镇党委书记刘健铭说,“县里出台的惠葬政策,特别是公墓免费,就像门把手,抓住了打开移风易俗之门的有效途径。”
沂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本开介绍,沂水在移风易俗、殡葬改革方面有很好的传统,全县1040个村,村村都有红白理事会,为村民办理红白事提供全过程、一条龙服务。人去世以后,当天火化、当天安葬,仪式简朴节约。但是,也存在着事前修坟、打棺等现象,给群众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2017年,沂水结合中央、省、市有关政策规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公墓建设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县委、县政府印发了《致全县人民》、《致党员干部、企业家》两封信和“移风易俗宣传提纲”,使全民惠葬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薛峰表示:“殡葬改革是移风易俗的重中之重,惠葬政策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推出这项制度并非心血来潮,亦非‘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实施之前沂水曾进行了多次的调研论证,做了充分准备,力求制度设计的完善与可操作性。”
2
怎么改——
建设公益性公墓,入公墓安葬全程免费
由于涉及拆迁坟,许家湖镇南小尧村2016年5月份就建成了一处公墓,总占地10.5亩,一期建成了155个双人墓穴。记者看到,这些墓穴整齐排列,墓穴上方栽有柏树,下方是大理石墓碑。墓穴之间则铺设了地砖通道,在公墓入口处还开辟了停车场。沂水惠葬政策出台后,这处公墓还将分期扩建,成为周围8个村庄共同使用的公益性公墓。
村党支部书记李洪生介绍:“有附近的村民特意赶过来看,说这种档次的墓地像是公园,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葬在公墓,比葬在山林或自家地里强多了。”
“推进全民惠葬政策,建设群众认可满意的公益性公墓是基础和关键。”该县民政局相关人士说。据了解,沂水公墓建设由原来的村庄改为以乡镇为主体建设,本着“就近就便、尊重群众意愿”原则,按照小乡镇2处,中等乡镇3处,大乡镇4处,对地形狭长或面积较大的乡镇,可增加1到2处的原则。目前,沂水共规划建设109处镇级公益性公墓,1处50亩的县级公益性公墓正在施工建设中。
为把全民惠葬政策落到实处,沂水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一是公益性公墓建设费用由县乡两级财政承担。县财政追加1000万元的资金预算,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检查验收合格的公墓予以兑现。二是遗体运输、火化、骨灰盒等费用全部由县财政承担。殡仪馆由自收自支改为全额拨款,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殡仪馆正常运转。
据介绍,沂水在建设过程中还着力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体现省地原则,严格按照民政部规定的“每亩200个双穴,规格是单穴不超过0.5平方米、双穴不超过0.8平方米”的标准来建设;二是严格禁止占用基本农田搞公墓建设;三是实行全民惠葬制度后,严禁再出售出租土地用作墓地。
3
大效应——
从3万元到千把元,经济账背后还有民生大账
“抛开操办过程的人力物力不说,单是打棺入墓一项,就最少能省6000元。”今年67岁的李宝森是木工,经常帮村民打棺材。据他介绍,一个墓穴大约3米见方,深度接近两米,15层红砖铺底,四壁也用红砖垒砌、水泥填缝,再用水泥预制板盖顶。建墓穴的人工和建材费最少需要2800元,最便宜的杨树板棺材也得2000元,再加上到殡仪馆必须花的1200元,有了免费公墓后,这6000元实打实地省下了。
沂水县民政部门人士介绍,殡葬改革共投入约2000万财政资金,但每个丧事的花销由过去的平均3万元左右下降到目前千把元水平,全县每年大约有8000人去世,这样每年可为群众节约2亿元以上。
“除了经济账,还有四笔民生大账。”薛峰说,土地账,以往一亩地只能建20个坟头,安葬20人,现在的公益性公墓一亩地可建200套双穴,安葬400人,这样可节约90%的土地;资源账,一口棺材约用1立方米木材,全县年可节约木材1万多立方米;环保账,摆祭从简,减少焚烧纸扎等丧葬用品,保护了环境,减少了大气污染;安全账,大多数山林火灾由上坟引起,公益性公墓有专门的焚烧区,可有效避免因上坟引发火灾。
“沂水殡葬改革1个多月来,整个沂水的移风易俗工作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之前在群众中一直不乏争议的殡葬改革,开始收获一片赞誉之声。而且,改革收获了民心民意,村庄在提升乡村文明、推进乡村治理方面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其衍生效应会逐渐出现。”徐本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