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政厅 媒体关注 【南京日报】智慧!数字技术赋能殡葬服务

阅读: 31 发表于 2024-10-16 09:46

 

“奶奶,您在那边还好吗?我来看您了……”昨天是清明节,长时间在外地出差的南京市民李女士无法回家扫墓,就在“宁思念”在线追思页面创建了思念空间,献花、敬香、祭拜,并写下深情寄语。她将纪念空间推送给亲友后,大家纷纷“云”祭扫,缅怀逝者、联络感情,重拾了家族共祭、尊老敬祖的温馨场景。

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时代,高科技正从多个环节改善殡葬服务,使之更智慧、更文明、更人性化。

“宁思念”不断优化

绿色祭扫蔚然成风

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我市用数字技术赋能,加快推进殡葬政务服务信息化,高质量开展殡葬智能服务,网络祭扫服务平台建设让群众直接受益。

市民可通过“我的南京”APP、“南京殡葬96444”微信公众号等多个渠道登录殡葬公共服务平台移动端(“宁思念”平台),通过平台首页查看治丧指南,及时了解政策法规等相关通告,获取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联系方式,完成业务查询、在线追思、预约祭扫等一系列操作。而且经平台统一实名认证后,市民无须在多个功能模块内反复验证信息,只要操作手机就能体验指尖上的便捷服务,相较于传统治丧模式,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宁思念”平台上线以来,根据群众所提建议不断优化。平台新增骨灰寄存费用缴纳、遗体外运申请、费用查询等多个实用功能,殡葬服务更加便民、透明、优质。同时,在线祭扫模块会根据节日、祭日自动适配应景的主题背景,免费提供当季的“时令水果”和蕴含民俗文化的“食品素材”作为供品;新增分享链接,便于将私密纪念空间推送给亲友,强化网络空间家族共祭、尊老敬祖的归属感。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南京殡葬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在线祭扫,绿色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建立数字化生命遗产库

科技手段层出不穷

科技是殡葬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目前,为逝者建立一个虚拟网上空间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将逝者的影像资料、生平介绍、重要文献等与逝者相关信息上传网络,建立逝者与生者的虚拟联系,逝者的音容笑貌、亲人的不尽哀思,都可转化为多媒体文件,永久保存,无限扩容。

“我们已推出数字化生命遗产库,通过计算机云空间技术,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化手段留住逝者的音容笑貌,这也成为雨花功德园生态葬的配套载体,方便市民实现绿色网络祭扫。”雨花功德园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全市各大陵园都开辟了生态葬区,不少生态葬逝者长眠在此。有的陵园已建立网络纪念馆提供网上服务,包括帮用户创建生平传记,提供鲜花祭扫、缅怀评论等服务。

各种科技手段层出不穷。

与家人永远在一起,将所有思念凝聚在一颗小小的结晶体内……2020年,雨花功德园推出一种更加节地的生态葬——“生命晶玉”葬。所谓“生命晶玉”,是通过现代科技,将逝者骨灰经过高温液化自然冷却后形成的结构稳定的骨灰结晶体,不会因受潮和风化而变质,可长久保存。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深化公民离世“一件事”改革

宽敞明亮的办事服务大厅、触手可及的便民查询系统、细致入微的殡葬礼仪介绍……在南京殡仪馆业务办理大厅,一站式殡仪服务让人印象深刻。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智能移动“掌上办事”平台。

“这个平台涵盖了殡仪服务全流程各环节的业务办理,实现了接运遗体、服务洽谈、守灵告别、火化、领取骨灰等环节的信息共享互通。”该馆工作人员介绍。

按照国家殡葬改革要求,我市从实际需求出发,采用“一个平台、四个架构、N个应用”的建设模式,强化一体化统筹和多系统发力的“一盘棋”思想,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殡葬服务管理的全方位、深层次融合,深入挖掘殡葬工作应用需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的殡葬业务联动和资源共享。

“通过整合汇聚政府、殡仪馆、墓园多方殡葬服务资源,研发设计南京殡葬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殡葬智能服务,实施数字化转型,打造群众‘掌上办事’平台,让群众方便办、轻松办、满意办,让科技成果惠及群众日常生活。”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持续深化公民离世“一件事”改革,推动一站式联办、一体化服务,实现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减跑动,进一步提升殡葬工作效能,最大程度满足办事群众便利化需求。

热点推荐

最新发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