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上海网红街,3家店员仍留守店内,“诗歌单行道”每晚准时亮起……

阅读: 16 发表于 2024-09-26 22:34

 

杨浦区四平路1028弄“未来生活原型街区”,曾是上海的网红之地,疫情下变得十分冷清。路两旁是鞍山五村和公交新村的老公房,居民自4月1日便开始足不出户;未来原型街里,同济大学的一排工作室大门紧闭,居民的共享空间“好公社”和咖啡馆均已歇业。

弄堂里只剩下三家小店的人员留守此地,游离于社区之外。他们是经营沿街商铺的两对夫妻,以及8名来自家政公司的保姆。他们的家都不在上海,在这段特殊时期,他们相互温暖着彼此。

白天,冷清无人的网红街。

夜晚,洗衣店老板拍摄的1028弄。

三家小店相互取暖

直平洗衣店的老板张直平老家在浙江台州仙居,女儿在上海读书,夫妻俩就跟着来上海开店。转眼间,洗衣店在1028弄经营了6年,阿姨负责改衣服,老张负责洗衣服。为了方便周边老顾客,小店一年365天从不歇业。

从4月1日开始,夫妻俩就一直住在店里。“周边的公交新村和鞍山五村都有阳性确诊,但1028弄比较通风,还算安全。”平时人来人往的网红街,如今只剩下老张的洗衣店、隔壁的小卖部,以及一家家政公司还有人员留守。

1楼是洗衣店店面,夫妻俩住在店楼上,有烧菜做饭的地方。“当初我们只准备了从4月1日到5日的菜,没想到要买那么多天的菜。我自己在‘叮咚’上抢菜,好几天了什么都抢不到。”但阿姨说,幸好店里常年备了一点干货,有木耳、梅菜干、咸肉、咸鱼等,两个人勉强撑了两周。

隔壁的家政公司里留守着8名保姆。她们的老家在四川、甘肃等地,由于疫情期间雇主不能把她们留在家里,这段时间她们只能暂住在家政公司的店里。有一天,隔壁小卖部老板娘告诉张直平:“我和她们在一个公共灶台上做饭时,看到她们一个洋芋头分两顿吃,断粮了也不敢说。

老张便回去和太太商量:“要么我们分一点干货给她们吧?虽然我们也不剩多少菜了,但她们更困难。”就这样,两家小店东拼西凑了点食材,给保姆们送过去。

“我们都是从外地来上海,现在遇到的困难也是相同的。”老张说,“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越是在这种困难时候,越是要互相理解和帮助。”

留守1028弄的三家小店。

 游离在社区之外

和周边的居民楼不同,沿街商户一直是悬浮在小区之外。“1028弄的楼组群里,原先只有门牌号在35号以前的本地居民,往后的门牌号都是商户和租户。”张直平告诉记者。

门牌号为1028弄45号的洗衣店和小卖部并没有被划分到居民区里,因此在社区分发第一波蔬菜包时,也没有发到他们。“我们都知道现在社区干部压力很大,就想着不要主动给他们添麻烦。”三家小店一直没有求助,直到4月9日,三家人几乎“弹尽粮绝”。

那天,张直平向公交新村居委群里发了一条求助信息:“1028弄45号的三户人家快没粮没菜了,能不能安排我们加入本小区的购物群里,和大家一起团购?”

消息发出后不久,一位热心居民周颖阿姨就立即响应:“我家里有多的菠菜、豆腐和十斤东北大米,可以先给你们应急。”随后,周颖就请志愿者帮忙把菜送了过来。

当晚10时多,公交新村居委主任胡云也来到1028弄,给三家小店每家送了2斤肉和5斤蔬菜包。

两天后,四平路市场监督所得知了小店的情况后,工作人员又给他们每人送了四盒云吞。物资从四面八方送来,让三家小店一下“活”了过来。

街道送来的云吞。

有光就有希望

最近,张直平夫妻俩加入了一个“1028弄36-40号楼组”的微信群,不时会有团购信息跳出。“猪肉来了,32元一份,谁要?”居委主任胡云在群里发出消息。“我要一份。”“我们家也要一份。”“因为量少,只有四份,我就只给这个群发了。”胡云说。

“现在公交新村居委也把我们小店纳入进去了,缺少什么物资都可以报上去,大家一起团购。”老张满足地说,“今天通过群里面的团购,我们终于吃上了鸡蛋。”

除了生活物资以外,四平路街道还为他们安排了户外核酸检测专场,由流动采样队到现场,在路边为他们采样。

社区没有忘记我们。”张直平说,“来了这么多年,上海已经算是我们的第二个家了。”

疫情以前,1028弄的“诗歌单行道”一直是网红打卡地,每到晚上,投影在单行道上的诗歌便吸引许多行人在此驻足。由于设置了定时装置,这段时间,1028弄的“诗歌单行道”每天晚上6时仍准时亮灯。

温暖的灯光和文字,照着空无一人的弄堂,显得有些冷清,又有些魔幻。“看到光就有希望了。”老张说,“现在我们的心态就是不要抱怨,无论什么事都积极面对,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大家很快会回到从前一样的生活。”

热点推荐

最新发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