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14 发表于 2024-09-29 21:01
市区香港路167号,是一间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店,店门上的牌匾写着“百年老店 灯火 嫁妆 佛具”,专售各种嫁娶、宗教等民俗用品。商品从头花、灯芯,扫帚、畚斗,杯盘、灯火,对联、花帕,到“红篮十二件”,结婚所需的民俗用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而佛具里的香烛、寿金,香炉、饯盒,神像、佛龛,也令人目不暇接。
王桂英在准备“红篮十二件”。而今八十老太
当年“囱管西施”
今年80岁的王桂英,是这家老店的第三代主人。其外祖母颜香酸,早期在香港路190号家门口摆了个小摊,售卖小百货及嫁娶用品。后王桂英的父亲王水在家开起灯火店,专售各种油灯,颜香酸的小摊便挪到隔壁门口。
以前没电灯,油灯是家家必用的。王水买来漳州玻璃厂生产的玻璃油灯座、灯罩,又另买来铁皮灯头,自己用矾将灯座与灯头黏合,再出售给顾客。由于玻璃易碎,王水又买来铁皮罐头的空罐,加工成灯座,涂上红漆。因铁皮灯座耐用,红色代表吉祥,婚庆时红灯座的油灯充满喜气,更受顾客喜爱。
王桂英只读到小学五年级便辍学,开始帮家里卖油灯。随着年龄增长,出落成一美人,因她卖油灯,而油灯的玻璃罩漳州话叫“囱管”,她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囱管西施”。在漳州,流传甚广的故事是,有许多男青年为了能与她说几句话,常到她店买灯罩,而买来的灯罩根本用不完,又担心被人知道,就找个无人处随意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