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17 发表于 2024-07-24 00:06
家属向江中抛撒菊花祭亲人 现代快报记者 赵杰 摄
江风习习忆往昔,江水长流情永留。昨天上午,南京市举行第33次集体江葬。800多位家属,带着177位亲人的骨灰登上江轮。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参加江葬的家属人数创新高,撒江的骨灰也比往年多,南京殡葬管理处首次开出两艘江轮,确保安全。此外,为倡导绿色殡葬,南京今年还首次发放“骨灰江葬证”。明年清明凭着这个证,每户家庭可以领取六张免费船票,前往江祭。
实习生 谷文俊
现代快报记者 徐岑
党员干部带头江葬 有家庭6位亲人是水葬
上午八点半,第一艘江祭船出发。九点半,第二艘江祭船出发。每人手上都拿着鲜花,有的家庭在衣服上别上了小纸花。有孙子推着轮椅,带着奶奶来;有一家三代来了七八口人;有人拖着行李箱,一大早从北京赶到南京……70岁的曾令霞坐在轮椅上,眼睛定定地望着窗外的江水,滚出泪来。“母亲腿不好,她舍不得父亲,之前放在纪念堂还能去瞧两眼,今天撒到江里,以后就看不见了。”女儿表示,父亲是三年前生病去世的。“他以前是工厂里的车间书记,是党员干部,一生中最崇拜的人就是周恩来总理,去世之前特地给我们写了遗书,要求江葬,不想给我们添麻烦,他也希望尘归尘、土归土,最后能回归自然。”
“这是我第三次来了,还是坐的这艘船。”66岁的张女士想起逝去亲人,有点怅然。她的手上还拖着两个行李箱。“儿子一大早从北京赶过来的,大女儿是昨天从内蒙古飞过来的,来送他们父亲最后一程。”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长江水里还葬着自己的公公婆婆。“公公婆婆都是知识分子,对身后事看得很轻。原先是想树葬,希望死后能化作肥料做点贡献。但是当时还没有树葬,就撒江了。”她还表示,她的父亲和爷爷奶奶,十多年前都是海葬。“我是北京人,我们那边都是撒渤海,以前撒的人还很少,现在渐渐多了。我以后肯定也是水葬,具体是撒江还是撒海,就看儿子的意愿了。”
行至八卦洲附近,鸣笛响起,是与亲人说分别的时候了。看着撒落江中的骨灰渐渐寻不到踪影,花瓣随着江水漂远,不少人哭出声来。
江葬家属以后参加江祭可免费领6张船票
“南京已经累计有万余先人骨灰撒入长江,今年是第33次集体江葬,也是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南京殡葬管理处殡改办主任叶正生表示,他们也特地做了分析。
“从中央到江苏、南京三级层面都出台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一年多的宣传,很多人都响应号召,大家的观念也越来越开放。”而考虑到安全,今年特地分了两批船。江面上,海事部门也出动了四艘海事艇,保障安全。
此外,南京今年还首次发放“骨灰江葬证”。证书为绿皮,由南京市民政局监制、南京市殡葬管理处印制。证书上需登记逝者姓名、户籍、去世时间、江葬时间等。持证人姓名、与逝者关系、身份证号、联系电话,也需填写。此外,证书内留下了大片空白,用作“江祭登记”。
“这就是发放《江葬证》的主要目的。”叶正生解释,往年选择江葬的家庭,清明前来江祭,都得自己买船票。
“现在为了鼓励更多市民选择江葬这种生态文明的骨灰处理方式,我们就在原来基础上出台了新的惠民政策,给参加江葬的家属发放《江葬证》,以后凭证参加每年的江祭活动,都能领取6张免费船票、每人一枝菊花、每户一包花瓣等。”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参加2015年集体江葬的家庭,都已经领到了这个证书。而往年参加江葬的家庭,南京市殡葬处将于明年发公告,通知领证时间。